热点:

    中国好产品 亿德隆从零到一的传奇故事

      [  中关村在线 原创  ]   作者:
    收藏文章 分页阅读 暂无评论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品牌:亿德隆 扶手箱

    1从废品收购做起

       [ZOL汽车用品]时下最具时代特征词语是什么,当属“创新”与“创业”。其实,中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了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黄金时期。从海尔到联想,从华为到小米,从王健林到马云,从柳传志到董明珠,他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着有志青年的前程。与这些故事的遥不可及比起来,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从我们身边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甚至起点比我们都要低得多,希望每一个爱车人都能从中得到人生前进的动力。

        什么样的人生起点,才会让一个丧失信心?今天的主人公会给你答案——陈新栓,亿德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不到39岁,给人一种文质彬彬,颇有一种书卷气,我们现在很难相信他事业的起步是从一辆收废品的脚蹬车开始的。他的妻子朱荣秀女士,则是给人一种勤俭持家的传统女性的印象。两位主人公从板车走街串巷收塑料废品做起,历经风霜,到现在身家上亿,创立亿德隆汽车手扶箱品牌。不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业而发家致富,而且还为当地人解决了上百个工作岗位。如今,陈新栓夫妇取得的成就令人羡慕,回首往事,创业路上不为人知的各种艰辛痛楚,令人唏嘘。

    中国好产品 亿德隆从零到一的传奇故事
    文质彬彬的陈新栓先生

    少小辍学却砥砺前行

        故事还要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讲起……

        1994年,初中毕业的陈新栓,并没能像同龄的许多小伙伴一样升学考试读大学,而是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不得不辍学,从此步入社会,赚钱养家。

    从收废品到身家上亿 亿德隆夫妻创业路
    学生时期的陈新栓(中)

        94年,市场经济才刚刚兴起,当时工作的稀缺性,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的,除了使不完的力气和与生俱来的韧劲,那时的陈新栓似乎再也没有其他的优势了。在经历了无数次碰壁之后,老家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垃圾分拣,与其说是一份工作,不如说是份苦差,因为这里的垃圾分拣,并不是现代人理解的在厂房车间中操作各种仪器进行垃圾分类,而是纯手工在废品收购站中将各类垃圾分别挑出来,卖到更大的垃圾回收人手中。

        或许,一般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活,都会抹掉对未来生活的所有幻想吧。在废品收购站干了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陈新栓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但是他依然在这个废品收购站学到不少东西。但是,此时的陈新栓表现出来与众不同的想法——我要单干。

        陈新栓的第一次创业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从废品收购做起。

        人在有了目标,并付诸行动之后总是那么充满希望。陈新栓开始每天走街串巷,做着别人看不上,看不起的活儿,将自己收来的废品直接卖给废品收购站。由于条件有限,陈新栓连一辆像样的运输工具都没有,完全是靠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承载着自己对未来所有的希望。

         用陈新栓自己的话说,“当时每天骑着破板车走街串巷,一天下来非常累,但是当回到租住的小屋里点点一天20块钱的收入,然后放在枕头里存着准备睡觉的时候,心里非常踏实”。在那段日子里,陈新栓最大的愿望是开一家自己的废品收购站,这样他就不用每天出去走街串巷收废品,既能挣更多的钱,又不会太辛苦。

    2输掉所有转型尝试

    输掉所有的转型尝试

        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用来形容陈新栓再贴切不过。如果陈新栓没有之后一系列大胆的尝试,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亿德隆。

        单干的这几年,陈新栓凭着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陈新栓觉得距离自己开废品收购站的计划越来越近了。正巧,98年前后,正是旧城改造如火如荼的时候,陈新栓风闻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废旧门窗的转手倒卖。面对更高的利润,陈新栓决定跟老家的人一起去市内回收破旧门窗。

    中国好产品 亿德隆从零到一的传奇故事
    城市扩建拆楼产生大量废品(图片来自网络)

         “创业这个事儿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你真的很努力”,由于赚钱心切,陈新栓并没经过仔细的调研,就脑门一热准备和老友大赚一番——结果,市场表现远不如预期,陈新栓在回收破旧门窗上栽了大跟头,自己多年辛苦收废品积攒的钱全部付之东流,那段时间陈新栓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不仅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还没来得及花就没有了,而且这时的陈新栓觉得没有脸面回家了。

        陈新栓,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生苦楚的滋味,放弃的声音,时常响起在陈新栓的耳边和心间。

    从收废品到身家上亿 亿德隆夫妻创业路
    进城务工大军(图片来自网络)

    患难真情,夫妻携手从头再来

        夹杂在务工人群中,陈新栓心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寒意。曾经怀揣着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收购站的陈新栓,每天都在一家电子厂中做着机械的工作,若不是生存的压力,他绝不轻言放弃。慢慢冷静下来的陈新栓,又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经历了人生起伏,他从那个青涩少年,已经变成了成熟稳重的年轻小伙。

        在外务工的两年间,陈家中的老母亲除了惦念儿子的周全温饱,更惦念陈的终身大事。一次在信中,陈的老母亲表达了自己盼儿早归的愿望,生来孝顺的陈新栓不由分说重新返回家乡。经媒人介绍,很快陈新栓就通过媒人认识了自己心仪的对象——朱荣秀。不像时下年轻人结婚有那么大的压力和顾虑,两人单纯是因为彼此欣赏和爱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用陈新栓的话说,是娶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子”。

    从收废品到身家上亿 亿德隆夫妻创业路
    陈新栓和妻子朱荣秀

         如果说结婚还是掺杂着完成父母的愿望,那么接下来的两个人生活的责任是陈新栓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虽然二人伉俪情深,他的妻子朱荣秀愿意随他走南闯北,但是当地观念是不允许夫妻二人同时外出打工的,所以留在老家成了陈新栓这对小夫妻必须接受的现实。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更成功的女人”——妻子朱荣秀非但没有成为丈夫从头再来的羁绊,反而支持丈夫追求自己的目标与梦想。经过与妻子的商讨后,陈新栓和妻子决定还是从收废品开始,一步一步的通过努力挣钱。于是二人用结婚的800块钱彩礼钱在县城边儿上租了一小块儿地方,再置办一些生活用品,最终剩下200多块钱,这就算是夫妻二人的启动资金了。

        因为本钱太少,陈新栓和朱荣秀曾经每天发愁,但经历过失败之后,陈新栓骨子里的韧劲儿格外强悍,他们决定用“多跑少收”的方式解决本钱少的问题,在走街串巷收废品的时候就多跑几次,出去一趟少收一些,先卖到废品收购站,周而复始,慢慢的本钱就会增多,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个月,单次出去收到的废品也开始慢慢的一次比一次多。

    3把握机遇,做生活的有心人

    把握机遇,做生活的有心人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有坚强的意志和家人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后来的发展轨迹中,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能够体现出陈新栓非比寻常的商业智慧和商业气魄。

        第一件事:大街上遍地是黄金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有一次陈新栓和妻子去看望姨妈,陈新栓发现了一个“大大”的商机:原来,姨妈家周围服装店林立,打烊之后,服装店会把塑料包装成堆成堆扔到街上。陈新栓马上拉着妻子说,“这满地的宝贝,咱们去给捡回来。”不仅如此,第二天陈新栓还逐户找到了这些服装店,让老板们白天收好塑料包装,等他晚上来收,老板们见到原来一文不值的垃圾有人上门花钱来收,自然乐意配合。凭借着这些塑料袋陈新栓夫妇每天可以挣几十块钱,这对于当时刚刚起步的他俩来说无疑是个稳定的“大买卖”。

    从收废品到身家上亿 亿德隆夫妻创业路
    勤劳改变现状(图片来自网络)

        慢慢的夫妻二人开始了积蓄,为了提高运输效率,2003年陈新栓夫妻俩决定买一辆三马,有了这辆三马之后,夫妻二人开始了一次转型,因为塑料轻,可以多拉,而且利润比较客观,所以夫妻二人开始把重点放在回收塑料废品上,每天除了自己走街串巷收之外,还单独到大点儿的废品收购站收塑料的废品,然后将这些塑料废品卖到颗粒厂。在这段时间里陈新栓对一件事特别记忆犹新,那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陈新栓开着三马车送废品回到家之后,双腿冻得已经没有了知觉,下车就摔到了地上,妻子朱荣秀赶紧带人把陈新栓搀扶到屋里,用手帮陈新栓搓腿取暖,当时的手忙脚乱和身体上的痛苦,陈新栓着实把妻子吓的不轻。

        第二件事:贵人指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006年是夫妻二人的一个转折点,用陈新栓的话说是遇到了贵人,机缘巧合,这个贵人提点夫妻俩买了一台注塑机,可以生产木质手扶箱上的塑料配件,像烟灰缸和水杯架这些。因为有了机器,开始了加工生产,陈新栓和朱荣秀夫妇俩逐渐脱离了靠体力输出的废品回收行业,变得“高大上”了一些。

        2008年,陈新栓朱荣秀夫妻俩事业迎来了大突破,正是这个突破让陈新栓夫妻取得了今天的成就。2008年陈新栓在浙江出差看模具相关的东西,也是巧合,陈新栓在当地的一辆车上看到了塑料扶手箱,这个东西给陈新栓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因为他自己就是做木质手扶箱塑料配件的,但是在自己当地根本就没有塑料手扶箱,这让陈新栓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陈新栓在当地购买了一个塑料手扶箱,带回了家中研究,通过多年的经验和精心的琢磨陈新栓也设计了一款塑料手扶箱,一经投放市场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于是夫妻俩从手扶箱塑料配件转到了整个塑料手扶箱的生产,随着出货量的增加,夫妻二人的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日均出货量达到数千件,而遇到旺季,每天的出货量能达到上万件,眼下工厂现金流水上千万,年营业额过亿,二人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人物。

    从收废品到身家上亿 亿德隆夫妻创业路
    亿德隆手扶箱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歌词用在陈新栓朱秀荣夫妇身上格外贴切,没有高的文化水平,做的是脏乱差为人所不理解的工作,有过赔光多年积蓄的经历,也曾感到迷茫随波逐流,在经历了各种汗水泪水的考验后,陈新栓和朱荣秀抓住了机遇,取得了现在的成功。金钱财虽富令人羡慕,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毕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最后希望陈新栓和朱荣秀的故事能够勉励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只有在拼搏的道路上更加努力,才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更加幸运。


    自动驾驶不靠谱特斯拉自动驾驶中国首撞

    返回分页阅读本文导航
    不喜欢(0) 点个赞(0)

    推荐经销商

    投诉欺诈商家: 010-83417888-9185
    • 北京
    • 上海